台大心理系叶素玲特聘教授以「AI时代下的人类独特性:从心智、意识、到幸福」为题进行分享演讲纪实
科技改变了人与内在、外在的关系
AI浪潮已然席卷全球,我们从凡事问父母、问老师,到查询Google大神,乃至于今日的ChatGPT。社群媒体的蓬勃发展,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看似比以往更密切,但我们却「在一起孤独」—大家看似亲密,实则孤独。年轻一辈的数位原生世代,焦虑、忧郁的比例上升,与社群媒体有一定的关联。在网路的世界里,我们其实都缺乏保护,每个人应当有保护自己与保护他人的意识。
许多人都有与AI机器人聊天的经验,当AI倾向谄媚,一昧顺从我们,而我们却在现实生活中受挫、被拒绝时,该如何自处呢?人的时间、经历都有限,不管是快乐、悲伤、挫败、成功,我们都需要透过人与人的实际接触来学习。如果没有实际的接触,仅仅是跟机器人聊天,会少了很多与人应对的练习机会。当AI都顺着我们,我们自然无法从现实生活中的逆境学习。有意识的觉察是改变的第一步。
在资讯科技发达的现在,打字传讯息是非常容易的事情,相较于讲电话要先寒暄几分钟才能进入主题,传讯息可节省时间。现在每个人都自觉时间宝贵(因为我们花很多时间在其实很浪费时间的事情上),没有耐心,而这个「没有耐心」,其实也是受到网路短影音的影响。当两人在面对面时,只要把手机放在桌上,即使没有使用,也会影响到沟通的品质,因为只要看到手机,都会让我们分心去想等一下要不要确认讯息。任何事情看似有一支手机就可以了,于是现在的我们被形塑了、被改变了。我们需要有意识地觉察到:我们已经被形塑成什么?以及我们不想被形塑成什么。
资讯过载的时代,注意力稀缺
当今已是「注意力经济」(Attention Economy) 的时代,我们需要把自己的注意力「买」回来,pay attention!老师以自己的经验为例,为了不想被广告干扰,所以购买了YouTube的无广告版本,买回自己的时间。我们都知道时间就是金钱,每个人一生的时间是有限的,既然是有限的人生,就该更珍惜时间。如果把500元丢进水沟,常理上一定会觉得可惜,但晚上滑2小时手机却不觉得可惜。我们舍不得把钱丢掉,但却没有意识到流失的时间也是很珍贵的、被失去的。
一心多用已成为生活中的常态,我们甚至还会引以为傲。在多工的情形下,必定会有switch cost—作业之间的转换(例如从听演讲转换到回讯息)一定会流失时间。心理学实验已证明,即使经过训练,switch cost必然存在,不会消失。如果有较多的一心多用,容易心神耗尽,意志力也会被消磨,这正是分心导致的不快乐。
AI与心理学的交织
1913年J.B. Watson创立行为主义心理学;1948年Edward Tolman提出「认知地图」的概念;1950年Alan Turing进行图灵测试 (Turing test),随着时间的推展,微处理器、个人电脑、Deep Blue、AlphaGo相继问世,一直到近年的机器学习、ChatGPT等,AI与心理学的发展互为交织。AI的演进,从图灵测试 (Turing test) 开始一直到近期的大型语言模型,GPT-4 通过了Sally-Anne test、LLAMA、GPT4.5通过了图灵测试(Turing test),一连串的通过让人对未来有无法想像之感。经由图灵测试(Turing test)来决定,其实带有行为主义的痕迹—只看外显行为,不看实际上是否真能思考。人类的未来是否是人工智慧与生物科技的结合呢?人类大脑的低耗能 + AI的高运算能力是可能的选项。在AI无所不能的表象下—AI看似有自我意识,可了解他人的心智,不禁令我们思考,人类还剩下什么呢?常见的选项有创造力、情绪、连结、与爱。AI终究有它无法逼近的最后疆界—AI 或将达到取用意识、记忆自我,但AI 无法达到现象意识、经验自我。
掌控意识、进入心流
老师以Michael Jorden 与Kobe Bryant为例,在运动界要夺冠的话,不只看技能,还要有很稳定的心理状态,因此运动心理是很重要的面向。Kobe Bryant在退休战中,他的神准投球应是藉由其处在正念、心流的状态中而达成。Michael Jorden也曾说,他在球场上进入禅定的状态,可以看得清楚对方的战略是什么、看得清楚别人是怎么移动的。老师再以《射艺中的禅》一书为例,此书作者为德国哲学教授Eugen Herrigel,他在1920年代远赴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教授哲学,同时花费6年时间学习日本弓道,此书纪录了他曲折的学习经验。射箭的时候,重点不在于那把箭能不能射中目标,而是能不能进入禅定的状态,能不能与那把箭成为一体。
我们已处在资讯爆炸的时代,永远追不完所有的讯息。如果能花一点时间,拿回注意力,让你自己进入专注、心流、内在平静的状态,这是人非常独特的地方。所谓正念的训练,就是要训练注意力及专注,这是现代人需要训练的心灵肌肉。我们身体的肌肉需要训练才能强健起来,同样地,专注力也是需要被训练的。
现代人愈来愈仰赖外在的刺激,一直滑到没有新讯息了,还是想继续滑手机。与其去追求资讯,我们应该要让自己能够安定、能够独处,更重要的是,与人沟通时要有正念的特质或状态,真诚地用心聆听。人的独特性是现象意识与经验自我,我们需要多去锻炼那方面的心灵肌肉,因为那是AI无法取代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