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OS vs SCOPUS─(3)趋势与分析
Web of Science 与 Scopus 除了用于文献查找外,也提供分析功能,通过分析文章群的各项属性 (如:主题、作者、发表单位、发表年等) 与引用关系,达到辅助检索或了解特定领域发展趋势的效益。两者针对文章群的分析功能主要有三种:Refine Results、Analyze Results、引文分析功能,以下将分别介绍。
Web of Science 与 Scopus 除了用于文献查找外,也提供分析功能,通过分析文章群的各项属性 (如:主题、作者、发表单位、发表年等) 与引用关系,达到辅助检索或了解特定领域发展趋势的效益。两者针对文章群的分析功能主要有三种:Refine Results、Analyze Results、引文分析功能,以下将分别介绍。
使用此方式查找的被引用次数有包含自我引用的次数。何谓自我引用 (self-citations)?乃指某一位作者在其论文中引用自己撰写的其他著作。本文将介绍如何在WOS中查找扣除自我引用后的文章被引次数,以Brown, M.E.的著作为例:
作者:Brown, M.E. and Calvin, W.M
说到 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,您可能会联想到 Web of Knowledge(以下简称 WOK)、Journal Citation Reports(以下简称 JCR)、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(以下简称 ESI)这些相关的产品,究竟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为何呢?以下为您说分明。
有些人投稿之前,想知道某本期刊每年发表的文章数量多寡,以判断该期刊的稿源充足与否、稿件被接受的机率高低。从各年度发表的文章数量,可观察期刊的发展状况,也许能发现该期刊处于成长或衰退阶段;如果发现成长量过度膨胀,对其品质应多加留意、评估。
如 Impact Factor、引用次数、期刊排名…的个中奥妙,以及想知道如何用图书馆提供的工具查找所需。本文汇整了系列常问问题,希望能帮助您更快厘清需求,并通过适切的途径找到相关数据!
会将SCIE、SSCI分成两个页面呈现。而2021年改版的JCR数据库,Journal Profile 页面右侧的“Journal information”可同时显示 SCIE、SSCI 专辑领域,合并为同一页。
在Web of Science内核合辑(以下简称 WOS)中,当我们通过查找策略捞出了一批文献,可利用“Analyze Results”功能来分析检索的结果(中文界面的按钮名称为:分析结果)。